您好,欢迎来到安徽省医学保健养生研究会! 加为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四时养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保健养生苑 >> 四时养生

四时养生的理论与原则—人以天地之气生
点击:2564次,时间:2014-03-03 17:18:40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天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变化,人体也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而自然气候的变化,关系于阴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取决于六经和五脏之气的协调。因此,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是同一道理。同时又认为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相互收受通应的,这就是“天人一理”、“人身一小天地”,以及“天人相应”和“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一体”观。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里的日月,是指日月的运行,也就是天体的运动、气候的变化。

    “天、地”,古人是指整个自然界而言,“天地一体”就是说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关于这一点,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明确论述,如《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指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就是说,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目互依存的。天地之间有四时五行的变化,产生各种不同的气候,在不同的气候下,一切生物有生长、发展、消亡的过程,人体五脏也有不同的变化,产生喜怒悲忧恐五态。“四时”就是每年的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它的形成还得从我们生活的场所——地球说起。

    地球每365日5时48分46(或45)秒绕太阳公转——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年;同时,地球本身还在自转,每24小时转一圈,也就是一天。它的旋转轴和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面有66.5°的交角,于是在公转过程中有半年是北半球离太阳近些,有半年是南半球离太阳近些。在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在北纬23.5°纬圈上,在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的纬圈上,其他时候,太阳直射在这两个纬度带之间,春分和秋分,太阳两次过赤道天顶,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个来回,世界各地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也随之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这就形成了有规律的季节交替。

    四个季节里气候各有特点,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这四个季节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关于这一点,中医学是这样解释的,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谓“四时阴阳”,指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于一年中阴阳气消长所形成的,故称“四时阴阳”,例如冬至一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