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3日,《2016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蓝皮书出炉。蓝皮书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年底,民营医院注册数量达到1.45万家,占比上升至全国医院总数的52.63%,首次超过公立医院。10年来,民营医院的数量翻了4倍以上,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之中。这不仅反映了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也反映了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对民营医院投资的促进作用。
过去的十年,民营医院床位数的增幅为31%,明显小于同期公立医院床位数55%的增幅。截止2015年,200张床位以下的民营医院达94.63%,民营医院的平均床位数仅有71张,而同期公立医院的床位数达329张。这说明,民营医院并未靠规模发展,他们正在创建特色医疗服务之路——做精做强专科医疗,做公立医院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很多民营医院的生存发展之道。
一批已打下良好基础的民营医院,已经从求生存阶段,进入求发展阶段。他们运用多元化的融资手段,或从单体医院向连锁医院发展、或升级扩建、或与医学院校合作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或通过PPP模式探索与公立医院并肩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数量占比已超一半的民营医院,医疗服务总量仅达到12.9%,同时,平均病床使用率仅为62.8%,与公立医院90.4%的平均病床使用率相差甚远。而且,随着病床总数的增加,无论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平均病床使用率均开始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对于大部分民营医院来说,虽然国家政策利好,但生存压力却越来越大。盲目扩大规模存在更大的经营风险。
本年度的《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不仅阐述了2016年民营医院发展宏观数据变化所反映出来的总体趋势,更加关注民营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空余床位?《医养结合民——民营医院发展新机遇》也许能提供新思路。《民营与公立三级综合医院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通过医疗质量数据的分析,使民营医院一方面增强信心,另一方面认清自己在医疗质量方面的短板,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