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
“冬病夏治”现在已经被人们所熟知,盛夏将至,安徽省医学保健养生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专家魏福良教授应安徽卫视《健康大问诊》栏目邀请,同大家一起话说“冬病夏治”。
魏福良 主任医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名老中医
安徽省医学保健养生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曾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临床针灸分会副主任,
安徽省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会针推分会副会长。
主张经络辨证为针灸治疗的核心,
倡导全面切诊、首重诊脉,重视针刺手法,
擅用捻转、提插等补泻手法,
在针灸科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治上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何为冬病夏治?
内经中有句话叫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这就是冬病夏治的来源。
像反复感冒、哮喘、气管炎、
冻疮、关节炎等疾病,
在冬天很容易发作。
因为冬天自然界阴气比较重,
到了夏天自然界阳气比较重,
而且本身人体的阳气也慢慢的升起来了,
这个时候可以将冬天的病压制住。
所以,
在三伏天治疗这些病的效果是最好的。
三伏贴介绍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
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
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
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
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
以求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
此刻人体的阳气也较旺盛,
经络气血流注亦如此。
若此时采用一些
生姜汁、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
贴敷疾病的相应穴位上,两阳结合,
能够很好地治疗一些
反复发作性及过敏性疾病,
以求达到祛病保健的作用。
三伏贴使用的注意事项
1、根据个体差异灵活掌握贴敷时间,
成人一般贴15-20分钟,
贴敷后如出现局部发红发痒为正常现象;
2、敷贴期间慎食海鲜、冰箱食物、
碳酸饮料、绿豆 、辛辣刺激类食物。
3、建议敷贴期间不要游泳。
适度锻炼,忌大运动量,以免耗阳耗气。
4、糖尿病患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咳血患者、过敏患者不宜进行敷贴治疗。
(详细视频请看安徽卫视《健康大问诊》冬病夏治有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