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8日开始的针对“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已经进入中后半程。百日行动启动伊始,绝大部分健康产业保健企业对这场整治,是举双手赞成的。近几年,在保健市场部分行业,由于市场之手调节失灵,相关监管法律法规滞后,伪中医、假保健盛行,劣币驱逐良币,有志于坚守健康产业长期发展的保健企业,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整治,驱逐劣币,净化市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健康产业长期发展的保健企业,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整治,驱逐劣币,,净化市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李逵配合整治 李鬼闭门观望
百日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保健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健康产业平台汇集全国各地市场同仁信息证实,因为百日行动时间轴横跨春节、全国及地方两会、3.15等几个特殊时间点,在百日行动威名震慑之下,那些保健市场的“李鬼”们干脆选择闭门歇业,躲避风头,观望两会风向,看看3.15内容,坐等风暴结束。而大部分有志于健康产业长期发展的“李逵”们,则是选择正常开门营业,他们坚守这个行业,愿意配合行业整治,渴望合规合法经营,很多企业甚至主动向监管部门咨询:怎么样作不违规违法,表示全程配合监管整顿。在这场整治风暴中,犯事的李鬼们躲起来了,而坚守的李逵们不得不承受监管部门的整治、各种媒体的苛责及社会大众的质疑。
部分网媒趁火打劫 抹黑行业带偏舆情
在这场整治风波中,一直有部分特定网络媒体或因服务幕后利益团体需要,或因蹭热点赚流量需要,选择性站队,异常活跃,通过抹黑保健市场,污名化中药保健品,制造中西医对立,试图把打击的对象指向中药保健品,指向整个保健行业,不遗余力的把舆情往沟里带。
比如有的网媒假借人民日报的名义说“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有的网媒说“某某受害少年服用保健品病重去世”;有的网媒说“某某女童服用保健品致病致残”;尤其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这些网媒煞有其事地集中爆料“国人超1/4药物性肝损因使用中草药和保健品”,企图把污化中药保健品话题引入两会......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有部分“保健”企业虚假宣传或令受害者耽误治疗,但是服用正规的保健食品,绝无可能致病致残致死。我国2018年12月29日修正的《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五条明文规定: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也就是说,保健食品经审批上市后,不存在对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危害的问题,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的抽检结果也证明,保健食品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其它食品,远远高于其它工业品,国产保健食品已经整体跨过质量关。但是,这些网媒罔顾事实和法律,出于一己之私,刻意营造敏感惊悚事件制造舆论热点,损害保健行业,带偏舆情,误导消费者。
防止一刀切 避免扩大化
由于对政策理解、执行的偏差,加上部分网媒的舆情误导,在百日行动中,部分地区在具体执法中出现了扩大化甚至一刀切的现象,令当地保健企业无所适从。据河北、陕西、安徽、广东等地保健市场企业反映,有的地方规定企业在自己工商注册的营业场所,顾客不得超过5人;有的地方规定只许销售保健食品,其它食品不得销售;有的地方私下要求保健企业,自己主动去注销自己合法获取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有的地方甚至直接要求这些保健企业不要开门......
保健市场整治具有复杂性,取证难、认定难,宣传效果欺骗性较大,整治起来难度也比较大。尽管难度大,从参与百日行动的十三部门相关负责人释放的政策信息来看,整治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市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并且都是严格依法而行。
今天上午10:30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张茅局长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整治是要正本清源,使“保健”市场的宣传能够真正名副其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
2月27日至3月1日,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组成的第六联合督导组赴浙江督导时表示:整治保健市场不是全面打击保健行业,要为真正从事保健经营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月19日,国新办举办国务院政策吹风会,卫健委副主任李斌针对记者关于“当下对中医保健品行业的治理是否会对大健康产业产生影响?”的提问时,发言表示:相信通过这次专项整治,能够进一步规范保健品市场,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国家保健品的健康发展。
2月1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商务部将推动完善直销相关的法规制度,建立直销企业和主要从业人员信用“黑名单”制度,加大违法失信的成本,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盼出台长效机制 培育恢弘大产业
国家每次关于行业的整治,都是保健品市场的一次脱胎换骨,让市场持续走向规范。2013年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等问题,就有效地解决了保健食品的非法生产、非法添加问题,让保健食品整体跨过了质量关,稍有遗憾的是在解决非法经营、非法宣传问题上,未能毕其功于一役,今天进行的百日行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补齐根治非法经营、非法宣传的短板。保健市场千万产业同仁,殷切盼望通过整治行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促进行业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在慢性病井喷及老龄化社会的当下,保健市场的存在及发展,不仅具有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社会意义,也有现实的民生市场需求,并且这个产业正在与老年旅游、居家养老、生态农业等领域融合发展,正在催生多种新业态,假以时日,完全可以培育成一个利国利民的恢弘大产业。
一个恢弘产业的形成,需要社会给予企业试错的空间,更需要相关部门容错的气度,整治行动中的任何扩大化或者一刀切,其实都是对百日行动初衷的“高级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