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不除,易胖易生病!常吃这5大“祛湿食物”,健脾、强免疫!现在吃正合适
点击:1627次,时间:2020-03-20 09:52:25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是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春天的气候潮湿、阴冷、空气湿度大,身体很容易被湿气入侵。所以,这时候给身体除湿相当的关键!
湿气对人伤害也最大!《伤寒论》讲到疾病多以寒邪为主,而现代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
然后很多人就会出现早上睡不醒、白天哈欠连连、疲乏无力,甚至出现食欲不佳、肌肤干燥、身体重、关节酸疼、大便黏腻、刷牙恶心、精神疲惫等症状,好像得了什么大病一样。
湿气分两种:内湿和外湿
1内湿有一种湿气叫“内湿”,即体内水湿停滞,也称内生湿邪。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熬夜久坐、缺乏运动、大量饮酒、饮食无节制均可能是导致内湿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有的人偏爱吃重口味、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消化不了,致使脾胃虚弱,湿气内生。
2外湿 另一种湿气叫做“外湿”,即外感湿邪。此种湿气主要是受到季节和地域环境的影响。
大暑、立秋、处暑和白露四个节气处于夏秋之交,这些时段经常高温、多雨,空气中湿度很大,人很容易外感湿邪。中医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气归根结底都与脾虚有关系,湿气是标,脾虚是本。
测一测你到底有多“湿”?
湿气在身体里存在后, 所面临的环境不同,表现出的状态也不同。比如,湿气和寒相遇,变成寒湿。湿与热相遇,就会成为湿热。
如何判断湿气,其实有一套严格的判断标准!判断的方法也比较简单, 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身体状态去做判断。

▲以上4个选项,只要符合1条,就代表你身体里有湿气
通过舌质和舌苔的薄厚,也可以判断体内有没有湿气,或者判断湿气的轻重。
湿气重的时候,舌体是胖胖的,有些淡白,而且舌头两边还会有齿痕。另外, 如果舌苔由薄白苔向厚的方向发展,也说明体内的湿气在慢慢变重。
舌苔的颜色也可以判断出你的湿气是哪种类型。比如舌苔偏白,说明是寒湿。如果舌苔又厚又腻,还有些发黄,说明是湿热。 除此之外,湿气的轻重,不仅仅表现在舌头上,还可以通过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现出来,请看下面的图表。

了解体内湿气的类型和发生的部位,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理。
中医应对湿邪有妙招
祛湿前,先调脾胃。
湿气的生成,和脾胃功能有很大的关系。脾胃对身体内的津液起到输送的作用,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自然会造成,津液代谢不顺畅,囤积在身体中形成了湿气。单纯的祛湿气,虽然可以缓解我们身体上的其他不适症状,但最终还会卷土重来。 所以, 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湿气,不管是轻还是重,都应该重视对脾胃的调养。
健脾祛湿药食材:
此类食材和药材有帮助脾胃运化水湿的功效,比较平和,适合人群广,特别适合于脾虚体弱的人平时慢慢调养。如:赤小豆、茯苓、白术、扁豆、芡实、莲子(去心)、薏苡仁(炒后不会太凉)、山药(宜用干品)、豆芽等。
➀赤小豆: 外形与红豆相似而稍微细长。一年生草本植物,赤小豆主要用于中药材,常与红豆混用,具备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等好处。
➁绿豆:具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消暑解渴的好处效,多喝绿豆汤有利于排毒、消肿,不过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作用。
➂燕麦:能滑肠通便,促使粪便体积变大、水分增加,配合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将蒸熟的燕麦打成汁当作饮料来喝是不错的选择,搅打时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苹果、葡萄干,营养又能促进排便。
➃薏仁: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水分代谢,发挥利尿消肿的好处,有助于改善水肿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错的排毒方法,直接将薏仁用开水煮烂后,适个人口味添加少许的糖,是肌肤美白的天然保养品。
⑤白扁豆: 首推的就是有「长寿豆」之称的大白扁豆。它具有和胃化湿、健脾利水、止泻等功能,主治脾虚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赤白带下等症。
清热祛湿药食材:
此类食材和药材相对偏凉,适合于口苦口臭、大便粘腻难解、尿黄湿热较重者,脾虚体寒者不宜多吃,如冬瓜、木棉花、车前草、蒲公英、蛇舌草等。
芳香化湿药食材:
此类药材有促进脾胃运化、醒脾开胃的作用,可以煲汤、做菜多用,也可以做成香囊佩戴。如选用砂仁、豆蔻、草果、藿香、佩兰等。
祛湿食谱推荐
1薏仁红豆瘦身祛湿汤
原料:红豆100g、薏仁100g、红枣2颗、冰糖少许;做法:红豆和薏仁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放,加入少量冰糖与两颗红枣,用电压锅压15分钟,之后重新再压10分钟,这样薏仁会软糯,红豆则已完全炖酥。
注意:祛湿气这粥忌加大米,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这样就破坏了红豆薏米粥的功效了。
2山药红枣粥
原料:山药、白扁豆、红枣、去芯莲子、山楂条、葡萄干;做法:将白扁豆、红枣浸泡一会儿,白扁豆去皮,红枣去核,山药切丁备用。白扁豆、山药和莲子一起入锅炖煮,煮至酥软。最后放入山楂条、葡萄干再煮三分钟即可。
3天麻炖鱼头
原料:鱼头1个,天麻15克,黑枣2粒,姜片、绍酒、食盐适量;做法:先将鱼头洗净、抹干水,然后把黑枣、天麻和姜片放在鱼头内。将鱼头放入瓦锅中,加入1000毫升开水及适量绍酒,用中火炖40分钟,最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品具有补脑益智、祛风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记忆力下降及肢体麻木痹痛。
这些祛湿方法也有用!
1、按揉承山穴
如图所示承山穴在“主人体一身之阳气”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经常按揉能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按揉承山穴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湿气会在此时与阳气一同向外发生。如果您的承山穴轻轻一按即有明显的酸胀痛感,那么大半是体内湿气较重的缘故。
2、泡脚
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感到温暖舒适。
寒湿在充足的血液、流动畅快的血流面前是无立足之地的。没有了寒湿,就不会出现这疼那疼。
泡脚加点料,效果更好:
生姜、陈皮、薄荷:暖脾胃,祛湿邪。白芍、益母草、当归:可活血散寒,适合手脚冰凉的人。干姜:干姜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适合风湿骨痛、怕冷怕凉的人。黄芪、透骨草、伸筋草、花椒:花椒祛湿;黄芪补气固表;透骨草可以帮助药物透过皮肤深入肌体,发挥药力,适合阴虚所致的湿气重问题。
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健康大问诊